四月彭城,春阳和煦。4月15日下午3时,徐州市图书馆道德讲堂内座无虚席,文史专家于克南以《被尘封的汉代秘史——徐州五座汉高祖庙背后的隐秘往事》为题,带领百余位读者穿越时空,触摸深藏千年的文化密码。
五庙连星:彭城山河间的帝王密码
讲座伊始,电子大屏上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的朱砂批注赫然显现:“刘邦起于微末,却以‘提剑一呼’定鼎山河。”“为何刘邦称帝仅两年,便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?”于克南抛出的问题,瞬间勾起全场好奇。
他轻点屏幕,汉代诏书摹本逐字浮现:汉惠帝诏令“郡国立高庙”,实为强化“皇权天授”的政治叙事。五座高庙如星辰散落徐州山水之间。这既是刘邦“魂归故土”的空间寓言,更是汉代“太庙”制度的活化石。
诗碑如镜:照见千年文脉流转
当大屏亮出苏辙《彭城汉祖庙试剑石铭》的明代刻本时,讲堂内响起低呼,“提剑一呼,豪杰奔走;夜断长蛇,旦泣神母。”
于克南揭秘道:“苏轼任徐州知州时,曾与苏辙共访高祖庙试剑石,这方‘中裂如竹’的奇石,实为汉代‘君权神性’的物化象征。”更令人惊叹的是苏辙《祈晴文》手稿残卷,文中“驱除阴云,导迎秋肠”的祝祷,印证了宋代徐州官民仍在汉高祖庙举行祈雨仪式。“这些诗文不是风雅点缀,而是解码庙宇功能的密钥。”
剑泉流韵:
最动人的章节落在拔剑泉传说。于克南将《史记》记载与民间话本巧妙嫁接,把刘邦“马踏泉涌”的典故讲得跌宕起伏。这揭示出帝王“滴水之恩涌泉相报”的德行,百姓“饮水思源”的伦理传承。于老师讲到:“这眼清泉流淌的不仅是神话,更是中国人'滴水之恩涌泉相报'的精神DNA。”
讲座结束后,对这些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积极与于克南老师进行交流。
楚汉传奇化作现代注解,正通过无数求知的目光,续写着新的彭城故事。
撰稿:范梦璐
审校:王仁同
发布:蔡秀华
